首页 / 律师视野 / 法律文章

云南律师进社区做公益遇尴尬 动机遭怀疑

来源:云南民定律师事务所时间:2012-11-12热度:0

云南律师进社区做公益遇尴尬 动机遭怀疑

  不是说没有场地,就是说经费紧张 不是怀疑身份动机,就是害怕活动收钱

  公益律师、北京致诚律师事务所主任佟丽华长期为未成年人和农民工免费服务

  社区有社区医生、社区民警,但鲜有社区律师。特别是公益律师,更是少得可怜。多年前,有关部门就提出“律师进社区 服务零距离”的要求,但现实情况是社区居民其实并不都买账。最近,云南冰鉴律师事务所召集20多名律师,准备组织开展一系列的“公益律师进社区”活动,没想到与多家社区部门联系后,竟然没有一家社区愿意接纳他们。有的怀疑他们身份和动机;有的干脆说“没有场地,不好安排”;甚至有的怕他们搞完活动就收钱;更有社区说,他们办公场地和活动经费紧张,“没钱,不好操作”。

  现状 云南公益律师处萌芽期

  近年来,律师发起公益诉讼以及在各类公共事件中奔走呼吁,已成为一道风景线。在云南,公益诉讼掀起了“一场方兴未艾的法律运动”。云南先后成立了9个环保法庭,受理环境公益诉讼、数量居全国之首。云南已经被认为是“环境公益诉讼重镇,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已经审结两起环境公益诉讼案,都是以公益诉讼人的胜诉告终。

  云南律师在公益领域也“动作”颇多。去年7月1日,云南省农民工法律援助维权中心在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成立,标志着云南省农民工维权更加专门化、规模化。中心是纯民间的公益机构,运行经费、人员完全由该所自行负担。公益律师群体的出现引发了业界对律师使命的重新思考。有学者认为,目前云南的公益律师正处在萌芽阶段。尽管困难重重,云南的公益诉讼土壤必定会滋生出真正意义上的公益律师事务所、公益律师。

  截至目前,全国仅有不到100名的公益律师,而专门的公益律师事务所不到5个,在云南目前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公益律师。

  动机 律师团队想进社区做公益

  “我们想进社区做公益活动,但是找了许多社区,并不都买账,都以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婉言拒绝了,没有一家愿意接纳的。”当云南冰鉴律师事务所准备组织开展“公益律师进社区”活动时,没有想到却遭遇了如此尴尬。

  1996年就从事法律工作的陈维镖,现任云南冰鉴律师事务所主任。执业以来,承办了大量的诸如“云南首例见义勇为人身损害索赔案”、“杨百万遭恶意欠薪自杀案”等公益案件,还在云南最先提出并开展了“贫困群体一元代理”公益活动,成为律师对司法援助制度的新探索及新实践的典型。

  在云南冰鉴律师事务所众多律师心里,想当社区公益律师的想法,不止陈维镖一个,所里的律师都支持他。陈维镖说,有了公益律师的初步想法后,他还专门开会征求了大家的意见。毕竟是在律师执业之外的公益行为,肯定要付出一定的时间甚至经济来帮助弱势群体。通过自愿报名后,所里的律师共有20多名参与,自愿组成公益律师团队。

  “一直都觉得律师是待在豪华写字楼里,有事也不敢去找律师,怕承担不起律师费。其实,这是外界对律师队伍的误解。”这些公益律师向晚报记者说出他们的心声时,话语中充满无奈。正是人们普遍存在的“找律师就要收费”的惯性思维,把20多名律师的公益行为,挡在了许多社区大门之外。

  尴尬 公益律师进社区被拒绝

  律师进社区,被许多人认为是一种双赢的模式,但并不代表着律师进社区就一帆风顺。记者了解到,在全国,律师进社区“遇冷”的情况仍不同程度地存在。

  公益律师寇士其说,自从当上律师后,他曾多次参与过律师事务所或者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的“送法进社区”公益活动。有一次是他负责外联,与多个社区进行了电话联系后,好不容易才在一家社区里落了脚,最后只在社区里举办了一个简单的法律讲座之后,只好草草收场。

  陈维镖说,有了倡导“公益律师进社区”想法后,他还专门安排工作人员四处联系,甚至动用一些私人关系,希望能够与一些社区联合开展一系列的公益活动。但是从有了最初想法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月了,找了10多个社区商谈,不是有人怀疑他们的身份和动机,就是说没有场地,甚至有人怕他们搞完活动就收钱,都被婉言拒绝了,让他们好不尴尬。

  记者了解到,除了社区律师遇冷情况之外,以无偿服务为主的社区法律服务工作也遭遇了瓶颈。该所副主任陈晓军律师说,正是因为许多的原因,当初他们20多个律师一拍即合想进社区做公益活动后,还分头联系了一些社区居委会和街道办事处,却没有一家愿意接纳他们的,主要的理由就是,当初政府部门已经签约其他律师事务所的人进来了,不好安排。另外一种说法是,他们办公场地和活动经费紧张,“没有钱,不好操作”。

  走访 居民反感社区律师拉业务

  记者调查发现,如今昆明城区几乎每个社区都有签约律师。有需要律师帮助的居民反映,他们对本社区的签约律师并不知晓。虽然律师牵手社区、服务居民活动开展之后,成功的调解案例也有不少,但离真正实现服务协议中提到的各项服务项目,还远远不够。

  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居委会主任告诉记者,2011年,他们社区在街道办领导的安排下,就与一家律师事务所签约了合作协议,还在设立的法律服务点专门建立了台账。该主任说,当初宣称的也是“律师进社区”,但是从举办活动到现在一年多了,也不见律师来真正对社区居民进行过实质意义上的公益活动。即使偶尔来上一两次,都是抱着“拉业务”的心态来的,居民接受起来很是反感。居民要买账的,其实需要的是真正的公益律师。

  “居民需要律师服务,属法律援助范围和一般法律问题解答的,社区律师均是免费的。而涉及个人代理诉讼的,则要收取相应的费用,这样一来,居民当然就不理解了。如果律师都免费服务也吃不消。”一社区律师如是说:“如果社区里出现纯粹的公益律师,社区律师目前的尴尬局面应该会有所好转。但是,律师在公益活动中,是否能够坚持下来也是个问题。”

  出 路

  社区公益律师如何定位是关键

  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明年1月1日实施,将“公益诉讼”提到了一个引人关注的位置。目前,究竟什么是公益律师和公益诉讼?有专家认为公益律师是来自民间的自筹资金为弱势群体提供免费法律服务的律师。

  西南政法大学毕业的曹桓,是一位热心于公众权益的公益律师,也是参加进社区活动最多的“公益律师”之一。作为专职律师,她不仅热心于公益普法,还承接了大量的法律援助案,其中多数援助对象为农民工等困难群体。曹律师说,这个上世纪90年代才进入中国的概念,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并没有一个明晰的标准和认识。

  律师服务社区共有定期上门服务、社区有事约请、指定专人坐班、电话值班等5种方式。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绝大部分的律师只采用“电话值班”,即律师将电话号码告知居民,居民有事打电话咨询律师。而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居民根本不知道这些律师的电话号码,甚至不知道社区已跟律师事务所签了相关服务协议这回事。

  陈晓军律师说:“律师做公益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要求我们每一位律师对此有足够的认识,这不仅能够增强我们的实践技能,更能帮助老百姓得到他们想要的高质量法律服务。但是,社区公益律师如何定位才是关键。”

  网友“谢拉昆明”说,律师如果要组建公益社团,可以向民政部门申请。但律师如果仅是在法律业务开展公益,似乎和法律援助相重叠了。如果搞其他的,又成了普通的爱心社团。所谓的公益律师到底如何定义和定位才是关键。能否成为环保诉讼主体呢?这或是出路。

  律师进社区服务到底难在哪?问题出在哪里?如何解决?快言快语的公益律师肖九香,一语道破天机:其实,社区缺乏的不是律师,而是公益律师。“如果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社区公益律师,不就更和谐啦。”肖九香笑嘻嘻地说,正是因为这样,他们20多个律师才有了想当社区公益律师的想法和愿望。

  办理许多公益案件中,陈维镖都遭遇了困难、阻力和压力,但他从不轻言放弃,支撑他做下去的是他对律师价值的追求。陈维镖在云南最先发起“一元代理”,针对无力支付诉讼费用而又急需法律帮助的农民工、城市下岗职工、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只象征性收1元钱,成为司法援助制度的新探索。自2009年以来,办理了几十起“一元代理”案件,付出大量心血,也收获社会赞誉。

  陈维镖说,目前大多数律师只服务于高端人群,“我有穷人情结,我见不得底层百姓的苦。如果他们能够成为社区公益律师,一定要打好公益这张牌,对于一些老弱病残的社区居民,只要有法律方面的服务,即使是代理诉讼也要达到公益的性质,完全可以通过‘一元代理’的方式来达到公益的目的。”

  • 本文tag关键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律师| 律师队伍

云南民定律师事务所 &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15000321号-1

电话:0871--63359448传真:0871--63577449地址:昆明市官渡区国贸路725号宏兴大厦B区4楼

技术支持:昆洲科技